工业互联网发展获全力推动
发布时间:2018-02-07
工信部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马凯在近日举行的2018工业互联网峰会期间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全球工业生态体系的重构迭代和全面升级。要把握新工业革命战略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完善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应用生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8年工信部将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信部正在制定2018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将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建设,包括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体系。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能为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还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工信部将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323”行动。“323”行动,即着力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应用普及,不断健全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网络体系是基础,平台体系是核心,安全体系是保障。其本质就是数据加模型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协同设计、生产优化、质量检测、运营决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据预测,2020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使用的专门传感器预计超过300亿件;工业互联网接入机器设备数量将爆炸式增长,2015年接入规模为26亿件,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亿件,实现高达25%的年复合增长率。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市场空间也同样巨大。到2020年,全球工业互联网投入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而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GDP贡献15万亿美元。据权威机构估计,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将为制造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巨大的发展动力。经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专家测算,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2017年到2019年年均增长约为18%,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
工信部透露,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初步形成,有望建成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能够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的企业级平台;到2020年,我国还将利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推动30万家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届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初步显现。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能为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而且催生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有力促进了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当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应用正由家电、服装、机械等向飞机、石化、钢铁、橡胶、工业物流等更广泛领域普及。“2018年是全面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开局之年。”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指出,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建议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以夯实基础、强化产业为根本。二是要以推动融合应用为关键。三是要以加强国际合作为契机。四是要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保障。
安筱鹏副司长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工业云的视角、解决方案视角、操作系统视角、产业生态视角。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是当前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布局的新方向,更是制造业大国竞争的新焦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核心,而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说,它的核心就是工业PaaS,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字模型,数字模型是就是把大量的工业的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用的组件。所以这就是工业互联网核心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模型。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认为,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实施重大工程,健全产业支撑体系;二是坚持多措并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三是推动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四是聚集各方资源,推动落实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