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公司新闻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招聘需求:

快速提交简历

标    题: (姓名+意向职位+期望薪水)
联系电话:
粘贴简历到下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长沙智能制造抢占高地

发布时间:2018-03-08



 

 

装备制造是工业的核心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智能装备工业是“长沙智造”发展的重中之重。

截至2017年底,长沙330家企业入选国家、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20个企业、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或重大专项,企业和项目数量居中部省会第一。2018124日,长沙作为全国仅有的4个城市之一,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分享发展经验。在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示范带动下,长沙市2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与“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智能制造新局面。

为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长沙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沙机器人研究院、长沙新材料研究院、长沙工业云平台等为主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及以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合作交流平台,有效整合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实现重点领域前沿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集成供给。以“2025智造工场”“三一众智新城”“58众创”为代表的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新生力量,如苏科智能就是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的优秀“毕业生”。

长沙聚焦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进一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批产业竞争高地,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0亿元。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沙市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明确每条产业链建设由一名市领导负责,共20名市级领导成为“产业链链长”,并抽调干部组成22个产业链办公室,高位统筹、强力推进,这在全国又是一创新之举。

长沙市智能制造服务企业联合会应运而生,旨在整合全市智能制造资源、打破行业壁垒,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推动智能制造促进长沙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目前,聚集了树根互联等78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满足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全周期的需求,为制造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南针”,全面提升长沙智能制造水平。

以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等国家级工业园区为抓手,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建设,打好“阵地战”。

长沙经开区立足园区装备制造集聚优势,提出“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的发展新定位,并建立园区智能制造工作推进机制。园区成立了智能制造工作推进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拟订和审议智能制造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组织推动智能制造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智能制造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了智能制造五年行动计划,对园区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制定顶层规划。

长沙高新区正全力打造以智能装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出台了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园区产业提质升级。长沙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级湘江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核心园区。 其他各园区也纷纷出台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行动计划或推进政策,雨花经开区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最具竞争力机器人产业园区”。

放眼今天的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配套体系相对完善,在建设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聚集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春节前夕,长沙市正式启动“万家企业上云”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推动数万家工业企业上云,形成若干个典型示范案例、行业解决方案及行业数据库,打造中南地区工业互联网高地。“长沙工业云平台”20169月正式上线,到2017年底已覆盖全市1600多家工业企业,成为长沙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是长沙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基础平台。

在长沙,不到2分钟就有一台汽车整车下线,5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有国内首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产线、首个高效光伏电池数字化车间、首个3D打印领域国家级研发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日益成为长沙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智能装备工业是“长沙智造”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主阵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楚天科技、长沙格力、华曙高科等一大批企业正成为长沙智能装备产业的中坚力量。

20157月,长沙率全国之先发布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立100亿元智能制造基金。2017年,正式发布实施《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出台新材料、工业机器人、北斗导航、虚拟现实等数十项长沙智能制造系列政策,从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致力于把长沙打造成创新高地、资本高地、人才高地、制度高地。

移动互联网、新材料等新经济示范项目在飞速发展。随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的推动,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一是社会生产效率提高,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9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3万元/;二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5.0%,比全部规模工业低4.1个百分点;三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生产成本为78.5元,较上年下降0.8元。2017年,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达8.5%,连续8个月在8%以上,企业利润增长26.9%,全年有10家先进制造企业上市。

合理定位、布局和政策推动,是智能制造助推长沙GDP破万亿元的前提。2017年,长沙快马加鞭,GDP突破万亿元大关。实体经济根基稳扎,智能制造功不可没。2017年,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先后超过郑州、南京、杭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四,仅在广州、武汉、成都之后。 近年来,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长沙把智能制造作为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着力点。

未来,长沙将积极培育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电工电器、航空航天装备等智能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培育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智能制造,长沙有需求,也有基础优势。在向“产业智能化先行区”“智能产业化引领区”“高端智能装备知名品牌聚集区”的“三区”目标迈进过程中,长沙将努力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