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04-19
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18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预计,2018年我国零售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零售业将迎来进口商品消费新时代。2018年我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部分日用品、化妆品、文化娱乐用品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进口税率进一步下降。零售业应把握住国家积极扩大进口的时代契机,优化商品供给结构,适当扩大国外特色优势商品进口,提升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品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消费留在国内。零售业将在商品品类、品牌极大丰富的推动下,增加自营制、买手店的市场份额,改善过去“二房东”经营方式的短板,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我国零售业还将在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中,加速从学习模仿走向创新引领,从低价竞争到高性价比竞争,从数量第一到质量最优,以文化自信替代拷贝文化,助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零售业将以创新提高供给侧边际效用。为了将大众消费的边际效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零售业将以创新为抓手推进商品和服务供给边际效用的提升,零售企业将积极发掘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在商品稀缺和消费者幸福与痛苦感之间寻求平衡点,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健康长寿和情感交流是两个消费者较大的潜在需求,有机食品、保健品、改善环境的商品、以及拉进人与人距离的商品、服务以及小而美的零售业态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零售业将成聚合式发展。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14.5%,沃尔玛占美国本土零售份额的22%),零售企业体量较小,市场竞争程度过大,导致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今年我国零售业将在国家推进供应链创新提升的政策指引下,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另外,我国将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预计金融去杠杆、企业降杠杆将使得市场创新更加规范,风投创业项目数量有所减少,新零售发展回归理性,以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零售巨头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大企业间的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企业口碑和品牌信誉将成为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零售基础设施将借力信息技术迎来全新变革。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讲,零售的“基础设施”就是实体店的“场”。人与商品之间通过这个“场”完成了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在智能信息化社会中,基础设施的“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场”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是虚实结合的;“场”不仅是交易平台,还可以是商品的智能定价平台、商品可追溯平台、以及随时挖掘消费新需求的智能平台等;“场”不仅可以改变人的消费行为,还可以改变企业生产供给行为;“场”可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改革的无界对接,并最终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生活。
零售业将继续迎合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消费升级是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零售业将以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战略布局和经营方式上的调整。其中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对商品从“不懂”到“懂”,消费更加理性,更加关注性价比;二是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时尚、智能等的高端新品关注度较高,具备发现市场亮点、创造市场热点的潜力。三四线城市消费更具大众消费特征,在收入提升和财富效应影响下,较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其消费升级潜力更大,个性化体验式的零售业态、行业领军品牌以及小米、华为这类功能更新快、性价比高的民族品牌将在三四线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目前线上企业向线下赋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线下企业寻求线上突破,使得线上线下企业之间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并购、入股等资本运作事件,零售行业的竞争格局进入了一个彻底重组的时期。其中,阿里、腾讯、苏宁并购步伐最为激烈,基本瓜分了双线商超体系,形成零售领域三足鼎立的局面。
以“新零售”为旗号的阿里基于大数据,对人、货、场的重构,从具有控制力的商业场景切入互联网改造,然后规模化复制,进而抢滩市场。自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阿里一方面注重零售资源积累,加速线下零售布局:相继战略入股三江购物、联华超市和新华都和东方股份,持有大润发、欧尚的母公司高鑫零售36.16%股权,投资建材家具连锁商场居然之家54亿元,获股15%。另一方面,阿里也在各种模式、各个业态以自营的方式进行了尝试,如打造盒马鲜生、零售通、淘咖啡无人便利店等新兴业务。
不同于阿里的巨额控股收购,腾讯则是以少数股权为主,更多利用自身超强的连接能力,包括流量资源、云技术、支付能力等优势,赋能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时至今日,腾讯旗下已形成各不相属的八大新零售派系,线上的电商平台有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美丽联,线下实体包括万达商业、永辉、家乐福、海澜之家。
与这两家互联网巨头不同的是,从实体零售起家的苏宁一直坚持以内生发展为主的战略。一方面,苏宁从线下卖场发展到线上商城,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另一方面,苏宁的品类从电器扩展到母婴、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并举,产业布局也从零售拓展到零售、物流、科技、置业、金融、文创、体育、投资八大产业并举。围绕智慧零售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苏宁悉心布局全产业链,走并购整合的投资路线。早期收购香港镭射,日本乐购仕,加速国际市场的拓展;参与联通混改,为苏宁O2O全渠道建设按下快捷键;收购母婴类电商红孩子、投资母婴垂直平台辣妈帮升级品类精细化运营;投资迪亚、八天在线,加速拓展线下布局;入股易果生鲜加码电商生鲜布局;,收购天天快递、设立300亿物流基金,加速苏宁物流与其他产业融合,补齐社会化短板;与恒大联手,强大了地产产业,为线下开疆拓土加持砝码……苏宁投资并购遍地开花,加速细分领域的拓展,全面布局智慧零售。零售业逐步被电商巨头控制,也应是零售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