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贤达猎头:汽车人才面临转型挑战
发布时间:2019-04-18
古有孟姜女哭长城,今有女研究生哭奔驰。历史一再告诫,让女人哭后果很严重!长城都哭倒了,何况车乎?事情的原由是:4月11日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视频突然上热搜,受事件影响,汽车板块整体重挫,市值蒸发约137.25亿元。
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给新时代车企危机公关上了生动一课。有道是:奔驰,“生”于德国,“败”在西安,“死”于抖音。“干掉”奔驰的,不是宝马,不是奥迪,是抖音。互联网时代,跨界打劫,你得防着!
对于汽车企业,比“女研究生哭奔驰”更应受关注的,是汽车变革。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正发生深刻的、全新的变革——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趋势,为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而汽车变革,说到底是人才的变革。汽车变革最大的瓶颈、最大的痛点,是人才极度缺乏。汽车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时代不同,答案也不一样了。
一、汽车产业迎来变革风口。
从福特首创流水线生产模式,丰田式生产管理,特斯拉Ford(汽车) + Uber(共享) + Exxonmobil(能源)模式……一百多年来,几次重大技术革命,犹如大海的凶猛浪潮,将世界汽车产业全面推入“智能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智能汽车新四化”具有“新能源、互联网、智能驾驶”等时代特征与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全球汽车行业从思维理念、到商业模式,都发生巨大变化,汽车产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档口。从汽车发展形势来看,人工智能推动融合发展、电动化浪潮汹涌来袭、无人驾驶方兴未艾、共享出行渐入人心。
“汽车新四化”实际是汽车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这样的趋势带来了一场影响整个交通出行的革命。
尚贤达从人才的智库中总结,在这种变革下,产业边界更加模糊,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二、汽车产业人才缺口巨大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汽车生产和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6%和1.7%。但新能源车产销量同比增长63.6%和68%,分别达到105.4万台和103万台,双双突破了100万台。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的不同,是人才的严重短缺。汽车产业发展太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显示,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人才总量超800万,其中,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仅有17万。需求预测数据表明,2020年,该领域人才需求将达到85万,缺口尚有68万;2025年要达到120万,缺口则可能高达103万。《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不足2万人,研发人才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的瓶颈。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用三个“前所未有”表达了汽车产业变革正当时的紧迫性:“智能汽车时代下,国家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大规模合作前所未有、对核心技术突破的愿望前所未有。”
尚贤达在服务汽车企业人才招聘中,已经发现综合人才、研发人才、名企人才、高管人才出现了一将难求的局面。
三、高校智力支持
面对汽车行业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内一些大学已经率先迈开了变革的步伐。我国155所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院校和2300所职业院校设有汽车相关专业。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为我国汽车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近年针对汽车行业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动作频繁”。2016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敏锐意识到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紧迫要求”,开始第一批试行本科大类招生;2017年则开始按照机械大类、电子大类两个大类招生,在清华本科专业培养中开创先河。
除了招生方式、培养计划上的变革,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还在本科阶段新增设了车辆工程(电子信息方向),在研究生阶段增设了智能车辆、先进动力两个专业硕士方向。通过全面更新相应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试图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汽车发展的“新型人才”。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设立汽车专业院校虽然众多,但无论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实训机会,目前国内汽车人才培养都与业界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下,基于车辆工程学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学生更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可喜的是,高校正在承担起中国汽车变革人才培养的使命。
尚贤达在人才推荐中,名校汽车人才、具有国际品牌汽车企业工作背景的核心人才,更受汽车企业欢迎。
四、汽车人才面临转型挑战
成熟的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固化,但面临变革潮流,创造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汽车行业有一个共性问题,基于传统汽车工程教育的人才,不能满足新四化汽车的需求。
高校汽车人才培养也面临变革,西方国家有案例可以借鉴。都灵理工大学的汽车学院,设在菲亚特汽车的工厂里。任课教师超过一半在菲亚特就职、或是刚从菲亚特退休,这样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更紧密。而国内大学的汽车实践显然有待转变。高校的车辆专业学科体系,与社会化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既要共享,又要联动。合资汽车、自主汽车的社会化、市场化培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渠道。
汽车遇上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中国自主品牌站在了具有技术变革、创新生态和消费升级三大特征的新风口上,需要集体向上,通过良性竞争,踏实地创新升级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汽车产业要有品牌战略
品牌力,被许多国内汽车同行们称为品牌溢价力。品牌就是价值,奔驰、宝马、奥迪,不是因为以成本定价而是以品牌溢价。而许多汽车企业缺失的,就是品牌战略。可喜的是,中国自主汽车已经开始了品牌之路。
品牌体系是由品牌目标、品牌战略、实施计划以及相关的方法、流程构成。
还是拿奔驰来讲:奔驰的品牌战略比较清晰,它有一个品牌身份:汽车发明者、来自德国;有131年的历史沉淀,有奔驰文化;有人气很高的Mercedes Me咖啡和品牌展示厅、德国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战略的品牌运营操作。这次西安“女研究生哭奔驰维权”,奔驰高管介入解决,其中就有邀请女车主参观德国本部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
奔驰的品牌战略围绕三个核心点展开:
安全:许多汽车的安全特征都是奔驰的发明,如ESP、ADAS等等。
舒适:都说开宝马、坐奔驰,也说明了奔驰的乘坐舒适性。
质量: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汽车梦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让汽车成为国家支柱产业,自主生产品牌汽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自主汽车的品牌,需要汽车人几代人的不懈共同努力。
汽车产业应实现人才强企,人才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每个汽车人能够在自主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尚贤达将助力汽车企业的人才交流与成长。
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抢占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离不开汽车人才。如何通过改变人才培养体系,来激活汽车人才,并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汽车人才,将是决定我国汽车产业前途命运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