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公司新闻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招聘需求:

快速提交简历

标    题: (姓名+意向职位+期望薪水)
联系电话:
粘贴简历到下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金融科技将升华金融行业更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20



 

 

据尚贤达猎头公司金融行业猎头顾问观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加强合作、共建开放生态正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起源于国家对创新的巨大鼓励。在国家多重政策的鼓励下,金融科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生了从产品到场景、从场景到生态,以及支持整个新业态的底层技术与系统的全方位的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便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

在金融科技的创新大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是代表性的大规模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风险管理、用户画像、客服服务等环节,并支持着金融科技场景和生态的创新,将支付、信贷等金融服务与各类消费场景有机结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随着今年5G实现商用,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即将成为现实。有望带动更多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引领世界。近年中国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金融科技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金融生态。5G的商用,将给予中国金融科技机构更多创新空间。将进一步带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融资。据不完全统计,5月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有106笔股权融资事件;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约为231.5亿元,环比增长68.2%,同比大幅增长92.3%2016-2018年期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数量最多的3个领域分别为区块链、网贷和支付。而2019年以来,大数据和供应链金融、支付和保险科技成为热门。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年报中指出,在肉眼可见范围内,金融科技可对传统银行所有业务及经营管理,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和模块化拆分。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银行3.0时代正在到来,它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运营模式,拓展银行的服务边界,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近年来行业里提出的智能银行、开放银行和平台银行等概念,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对于银行业而言,金融科技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赛道。中国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银金融科技公司日前在上海揭牌。尚贤达猎头公司金融行业猎头顾问了解到,截至目前,至少已有8家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借助金融科技子公司,银行可以更专业、更有效率地推动本行的金融应用与发展,并对外输出技术能力,赋能更多中小银行。目前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产品体系主要从金融机构运行的前、中、后台三个层面有效提供科技服务。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有同质化的成分,都是聚焦金融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但具体到功能层面,差异化仍是主流。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仍侧重于输出业务系统,并强调基于同一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而互联网系金融科技公司则更聚焦于利用科技手段突破业务瓶颈,提供集精准营销、大数据风控、智能客服、智能催收等于一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当前传统银行IT厂商正面临着强烈的市场冲击。银行希望对于智能决策、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客服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需求爆发。传统银行IT厂商由于无法提供这些细分领域的新兴技术服务,正面临被洗牌的危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脱胎于母行,在经历了电子化、数字化发展阶段之后,银行迎来了开放融合、走向场景的新阶段,银行自身的技术沉淀,可以向同业、银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银行所服务的客户进行产品化输出。依托于母行丰富的业务资源、强大品牌溢价优势和信用背书能力,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很容易获取银行客户订单。但在产品适配、服务理念、人力资源供给等多方面,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都面临难题。在人才供给上,银行系科技公司的人力缺口很大。银行系科技公司虽然有一定的技术人才,但都是体制内的,人才招聘、晋升、保留与市场化的人力资源体系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非市场化的人力供给和人力资源体系是当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技术输出时最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紧缺直接映射在服务价格上,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人力单价是传统银行IT厂商的5-7倍。

中国的移动支付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51%。新的货币形态,不光会影响货币支付,也会影响到金融机构,也会影响到央行的政策,甚至会影响到国际货币体系。目前全球大概有90%的货币以数字形式呈现,数字化也就是工业革命5.0重塑了二十一世纪的货币。1971年我们离开了货币与黄金挂钩的时代,进入美元全球货币的时代。未来,我们要离开美元全球货币的时代。科技和创新已广泛应用于各项金融服务中。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长罗惠燕看来,金融科技带来诸多可能性,如可以更进一步提升金融普惠性,提升用户体验等。同时,她以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作为案例:利用科技可以让银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监督能力,让他们找到一些可疑的交易或者以更快的速度发现欺诈型交易。这在风险管理层面的优势很明显。

保险科技正在改变保险业态,谁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就会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领域,我国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为金融保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没有这些技术支撑,就不可能有金融保险技术的突破性、飞跃式发展。金融保险,特别是保险科技的发展对传统保险业态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市场上对于保险科技的投资增长很快,这就要求传统保险企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从销售、理赔、服务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实现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

处于世界前沿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正走向海外,东南亚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瞄准的目标。从以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到陆金所、宜信、恒昌等金融科技公司,都将目光锁定此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出海首选地。同时,地缘、人口、经济发展潜力三大因素叠加,使东南亚成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必争之地。对东南亚各国来说,吸引中国企业既能提升本国金融科技能力,也能提升其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对中企来说,利用前期积累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打通走出去的渠道,则能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东南亚地区各国金融科技发展分化明显:新加坡表现最为亮眼,各领域发展全面领先;印尼、菲律宾作为新兴金融科技市场,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高,发展潜力十足;越南、柬埔寨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有限,未来期待资本力量助推初创企业发展。

不容忽视的是,当金融机构从闭环体系走向开放体系,对金融机构的技术架构和体系,科技风险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传统的金融机构,需要在数据驱动的流程设计、大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系统开放性等方面作出巨大改变。亟须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当前,应在人工智能领域继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技术来替代国外垄断技术,打破垄断,使我国新的核心技术能够进入世界市场。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建立健全保障网络安全的各项制度,将自主可控作为达到技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从我国当前金融科技创新的六大特点出发,阐释了开放银行的核心要义和内涵以及外延,并提出了双维监管和共票理论等新思维。开放银行的开放方式和开放内容是最核心的问题,开放银行的障碍与风险也不容忽视,例如开放银行接口标准的统一,网络安全中的风险,个人信息的保护,金融风险扩散和对行业内竞争的影响等。开放银行的监管规则须从推动API国家推荐性标准制定、构建网络安全系统底线、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共享、完善数据权属规则和平台规则等几个方面重点展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则提醒,金融科技有被泛化的危险。发展金融科技,要解决真问题,不能成为泡沫,哪些是真问题呢?要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能够提升整个金融业的信用基础,要能够为监管当局提供各种各样经济活动的流转的轨迹,要能够让所有的金融业的参与者能够非常准确、及时地表达自己的偏好。最后,要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金融科技在中国已经方兴未艾,但是必须注意,不要让它走到前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老路上去。

 

总体而言,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中国的金融机构技术能力不断发生变革,金融与科技也完成从渠道上的结合到深层逻辑的创新改变,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也从单打独斗迈向了携手共进的新征程。(尚贤达猎头公司金融行业猎头顾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