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
发布时间:2023-10-16
图表:2022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排序
|
城市
|
排序
|
城市
|
排序
|
城市
|
排序
|
城市
|
1
|
北京
|
26
|
温州
|
51
|
廊坊
|
76
|
乌海
|
2
|
上海
|
27
|
金华
|
52
|
潍坊
|
77
|
临沂
|
3
|
深圳
|
28
|
郑州
|
53
|
芜湖
|
78
|
嘉峪关
|
4
|
广州
|
29
|
湖州
|
54
|
鄂尔多斯
|
79
|
盐城
|
5
|
杭州
|
30
|
台州
|
55
|
贵阳
|
80
|
淮安
|
6
|
南京
|
31
|
福州
|
56
|
淄博
|
81
|
眉山
|
7
|
成都
|
32
|
舟山
|
57
|
太原
|
82
|
新余
|
8
|
苏州
|
33
|
中山
|
58
|
株洲
|
83
|
宜宾
|
9
|
武汉
|
34
|
南通
|
59
|
丽水
|
84
|
宣城
|
10
|
无锡
|
35
|
烟台
|
60
|
包头
|
85
|
盘锦
|
11
|
青岛
|
36
|
昆明
|
61
|
乌鲁木齐
|
86
|
玉溪
|
12
|
长沙
|
37
|
南昌
|
62
|
克拉玛依
|
87
|
景德镇
|
13
|
济南
|
38
|
惠州
|
63
|
南宁
|
88
|
湘潭
|
14
|
宁波
|
39
|
镇江
|
64
|
海口
|
89
|
金昌
|
15
|
佛山
|
40
|
大连
|
65
|
拉萨
|
90
|
漳州
|
16
|
厦门
|
41
|
沈阳
|
66
|
江门
|
91
|
莆田
|
17
|
东莞
|
42
|
泉州
|
67
|
长春
|
92
|
保定
|
18
|
天津
|
43
|
石家庄
|
68
|
徐州
|
93
|
宁德
|
19
|
合肥
|
44
|
泰州
|
69
|
三亚
|
94
|
秦皇岛
|
20
|
西安
|
45
|
扬州
|
70
|
绵阳
|
95
|
大庆
|
21
|
嘉兴
|
46
|
东营
|
71
|
唐山
|
96
|
兰州
|
22
|
常州
|
47
|
衢州
|
72
|
攀枝花
|
97
|
银川
|
23
|
绍兴
|
48
|
威海
|
73
|
德阳
|
98
|
连云港
|
24
|
重庆
|
49
|
马鞍山
|
74
|
洛阳
|
99
|
日照
|
25
|
珠海
|
50
|
呼和浩特
|
75
|
咸阳
|
100
|
宜昌
|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泽平宏观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名,北京连续多年占据榜首,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
为衡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人才净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力。其中,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指现居住地不在该城市、但简历投向了该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指现居住地为该城市、但简历投向了其他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指现居住地和简历投向地不一致的人才。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投向某城市的应届生人才/应届生求职人数总量,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投向某城市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硕士及以上求职人数总量,分别反映城市对年轻大学生和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
从结果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连续三年第一;由于薪资优势明显,北京对求职者保持较高吸引力,随着人才引进政策放松,北京人才流入增加、流出趋势缓解,人才保持净流入,近几年排名占据榜首;上海市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2017-2022年分别名列第1、1、1、3、2、2位;深圳则位次有所下移,2017-2022年深圳排名第2、2、3、4、3、3位;广州2017-2022年排名第4、4、4、5、4、4位,较为稳定;杭州因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排名一直位列二线城市首位,2017-2022年排名分别名列第5、5、5、2、5、5位;南京、成都、苏州较稳定,2017-2022年排名南京为第6、7、6、6、8、6名;成都为7、6、7、8、6、7名;苏州为8、9、9、7、7、8名;无锡2022年首次跻身前十。
(文:任泽平团队)